今天仍然是老生常谈的快车方向,但有干货、有资源、有实操、有落地在里面,今天看到就是赚到了,平台大环境始终是愈加朝着个性化去发展的,也有很多人反馈说搜索做上去也没有多少流量了,即使有转化也不理想,这样就导致了很多人都转换思想去投放快车,结果却也是不好。此处值得深思,是哪里出了问题呢?
◆
“低通投,高溢价”这是广告投放的核心逻辑,高溢价指的是针对精准人群进行重点投放,那么就凸显出来人群的重要性啦!人群玩不好,快车烧钱多不说,转化也会差的要命,这点忠告相信各位还是有共鸣的。鉴于大家都有的痛点,咱们从以下几方面做流程性分析剖解,一步一步带你学会精准人群筛选圈定。
一、锁定对标对象
向比我们销量好的人看齐,什么时候也差不了,这个道理都明白。但是要基于一个前提之下,就是产品之间风格调性以及定位是差不多的,还有价格区间也要相近,不然人群肯定是有差异的,别人适用不见得自己商品就适用。举个简单的列子,同样是保温杯,有些适合学生用,走年轻化格调;有些适合中年人用,走商务风格调。那么基于同条件下,我们选择排名以及销量表现都很强势的竞品作为目标就可以了。假设我的产品是:保温杯 黑色 商务风,那我搜索保温杯关键词,去首页找销售最高的,排名最靠前的,跟我定位相符的就好了。这里引用下面这个商品作为竞品来演示吧。
二、竞品细化分析
确定好了竞品之后,下面就是竞品人群的细化分析了,说直白点就是要把此商品的购买人群成分给挖掘出来。从而根据分析出的结果,我们来选择转化高的那一部分进行人群圈定,再去实施高程度人群溢价。比如竞品性别方面是男性购买用户转化高,年龄方面是26岁-35岁转化高,那我们DMP设置不就有方向了,仿照竞品的人群去做就可以啦。当然,人群成分不仅仅是性别、年龄这两项,还有操作系统、下单端口等,此处咱们只列举下比较重要的构成因子。上面讲述的逻辑应该都没问题了,比较容易理解,但是具体怎么实现,如何才能出分析结果才是大家真正关注的吧?哈哈,没关系的,咱们开场就提到了,有资源有落地,就一定会满足大家的意愿。下面带你们过一遍数据分析的流程:
第1步,先分析单品访客,对应计算出年龄/性别/操作系统/下单端口/地域排名的人群占比情况,可以帮助我们非常清晰的知晓竞品人群流量构成。
第2步,再分析单品下单,对应计算出年龄/性别/操作系统/下单端口/地域排名的下单占比情况,可以帮助我们非常清晰的知晓竞品人群下单构成。
第3步,再分析单品转化,对应计算出年龄/性别/操作系统/下单端口/地域排名的转化情况,可以帮助我们非常清晰的知晓竞品人群转化表现,此处也是我们最终圈定人群的选择标准和依据。
另外就是大家看到的7天/15天/30天,有三个周期可以选择查看,这个起到分析商品在不同周期表现的作用,帮助商家在圈定用户行为的时候,选择更合适的转化周期。不同商品之间的转化时间是不一样的,另外还有些商品是季节性的,像大闸蟹、月饼等。判断依据是对比三个周期下的同等人群,选择转化最高的来引用。其他转化低的人群并不是完全不引用,只是不着重溢价了,让其以自然通投价格投放而已,这样细分下来的话成本远远比高价通投要低,转化也会高非常多。
三、人群应用演示
Ok,上面的人群分析流程讲解完毕了,下面再具体结合DMP来给各位实操演示下。这里主要讲解的是怎么创建标签了,标签如何交集使用,把最优质的人群给找出来。这里假设我得出的最优人群是:7天/男性/26-35/安卓系统/无线端,我们就去圈定近七天浏览过竞品的人(如果是复购率高的商品,比如快消品,可以选择近期购买过的,否则别选哦),且是男性,年龄在26-35等等信息,具体看下面图片。
同行为标签组合为“并集”,行为标签和平台标签组合为“交集”,上述图片是交集关系。
同行为标签组合,选的条件越多人群越宽泛,但是欠缺精准,例如:选择近7天浏览过手机/保温杯/电脑,那么最终圈定的是近7天浏览过手机 或 保温杯 或 电脑的人,是或关系。我们想圈定精准人群提升转化的话,一定要使用交集圈定策略。
四、案例分享展示
也为大家带来一组优秀的案例,就是通过竞品人群的剖析,然后引用到自身广告去投放的效果表现。
文章结束之际,发起个呼吁,建议大家重视广告投放,不说其他,只看友商直通车就能窥知一二,也是京东快车未来的方向。这里讲述的也仅仅是快车玩法很细微一部分,有更多技巧和方法等待大家探究,书生也会定期分享玩法或推送实用工具给到大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