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据《元和郡县图志》卷二十七记载:黄陂“本汉西陵县地,三国时刘表为荆州刺使,以此地当江、汉之口,惧吴侵轶,建安中使黄祖于此筑城镇遏,因名黄城镇。”“黄”指“黄城”(今六指店街道寨上湾),“陂”指武湖,黄陂乃黄城与武湖之合称。
唐代侯喜复撰的《黄陂记》记载:“黄陂在汝州,汝州有三十六陂,黄陂最大,溉田千顷,盖黄陂之由来也”,清同治《黄陂县志》也有此说。
明清时的地方志又多将鄂东的黄冈、黄梅等带“黄”字的地名与春秋时期的黄国挂上钩,黄陂、黄冈、黄梅等同属黄国,黄陂地处武湖之滨,先民怀念故国,故名黄陂,“黄”又指黄国。
综合史料,黄陂的由来有三种说法:合称说、地理说、故国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