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股文什么意思-“八股文”是什么?

发布日期:2024-06-04 17:52:52     手机:https://m.xinb2b.cn/wenda/news5477.html    违规举报
核心提示:八股文什么意思呢?八股文,是中国明朝和清朝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文体,又叫作制艺、制义、时艺、明文(相对于古文而言)、八比文等。之所以称为“八股文”,主要是因为它对文章有一定的要求,即必须要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,共有八股。“股”或“比”,都是

八股文什么意思-“八股文”是什么?

八股文什么意思呢?八股文,是中国明朝和清朝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文体,又叫作制艺、制义、时艺、明文(相对于古文而言)、八比文等。之所以称为“八股文”,主要是因为它对文章有一定的要求,即必须要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,共有八股。“股”或“比”,都是对偶的含义。 八股文主要在明清比较流行,其基本特点,大致为以下几个方面。 题目一律用“五经”“四书”中的原文。 内容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准。 3-体裁结构有一套极为固定的格式。 全文由破题、起讲、入题等几部分组成。八股文对字数有一定的要求,有着明确的限制。 按照明初的制度分为乡试和会试,用“四书”义一道为300字,用“五经”义一道为500字。清康熙时对字数的要求为550字,从乾隆后一律按照字数为700字的标准。 明清两代,大部分的官私学校都将八股文作为必修的课程。无论是童试、乡试还是会试,都要用到八股文。如果不懂八股文,是无法通过科举考试的,就更谈不上做官了。 但是八股文只有一个用途,那就是应付科举考试,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的作用了。明清时期有许多有才的人士对八股文的态度都比较厌恶。八股文后来没有得到发展而是被人们遗弃,应该说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。  
 
 
本文地址:https://wenda.xinb2b.cn/news5477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推荐图文
推荐问答知道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蜀ICP备18010318号-4  |  百度地图  | 
Processed in 0.088 second(s), 91 queries, Memory 0.46 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