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从植物品种、来源等区别
品种不同:白芍主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Peorialactiflora Pall的干燥根,而赤芍主要为毛茛科植物毛果赤芍Paeonia viitchiiLynch和卵叶芍药(草芍药)Paeonia obovataMaxim的干燥根。
来源不同:白芍的主要来源为栽培植物,而赤芍的主要来源为野生植物。
产地不同:白芍全国各地均有栽培,主产于浙江、安徽、四川等地;赤芍全国各地均有栽培,主产于内蒙古、辽宁、河北、甘肃等地。
采集时间不同:白芍夏、秋季均可采挖,而赤芍则主要在秋季采挖。
2、从其别名区别
芍药之名称,有两种解释:其一,绰约的音转,因芍药花容绰约而得名;其二,制服食毒,调和五味,一勺之多,即可奏效,称为“勺药”。
芍药分为白芍和赤芍两种,白芍《诗经》称“勺药”、“离草”,《吴普本草》名“其积”,《名医别录》异名“余容”、“犁食”、“白木”,《本草纲目》又名“将离”,别名金芍药。
赤芍别名木芍药,《圣济总录》称为“红芍药”。而现今将二者分别称为白芍、赤芍,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(2010年版一部)、《中华本草》、《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·中药学》均用白芍、赤芍作为药名。
3、从性味归经区别
白芍味酸、苦,性微寒,归肝、脾两经;赤芍味苦,性微寒,归肝经。
4、从功效主治区别
在功效方面:白芍与赤芍功效差异显著,白芍功偏补、收,既补肝又泻肝,补者即补肝血,以养肝之体;泻者,柔肝、敛肝、疏肝,以泻肝之用,故长于益阴和营,养血柔肝,平抑肝阳,兼能安脾;赤芍功偏泻、散,长于清热凉血,活血化瘀,兼泻肝火,故《注解伤寒论》云:“芍药,白补而赤泻,白收而赤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