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“石崇作馄饨”这是明人张岱在《夜航船》上的记述。石崇为西晋人。其实,更早的汉代杨雄在《方言》中就有:“饼谓之,或谓之,饨”的说法。所以馄饨就是“汤饼”、“煮饼”,最迟应不晚于汉朝。而到南北朝时北齐颜之推云:“今之馄饨,形如偃月,天下通食也”。 唐宋后,民间更有“冬至馄饨夏至面”的食俗。用馄饨祭祖,相传是取“混沌”之音。
2、因为古人认为开天辟地之前,世界是处于混沌状态的,而馄饨“颇似天地混沌之象”(《武林旧事》)人们为纪念祖先开天辟地之功,便在冬至以馄饨祭祖,以后又按汉字造字之常规,把“混沌”二字改写为食字旁的“馄饨”。
3、清代后,虽然仍保留“一年二节半,清明、冬至、七月半”的“鬼节”,但祭祖烧羹饭,已不再用馄饨。而金华人却又有“节日”即夏至吃馄饨的习俗。这是因有:“夏至吃馄饨,落水人不沉”的说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