粽子是最早源于西汉的“枭羹”。
《史记》“武帝本纪”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,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。以恶鸟,故食之。
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,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。
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,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。一直要到晋朝,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。端午节祭祀先祖,其实是后人赋予的内容。
从南北朝以后,民间开始有粽子,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。话说当年屈原投身汨罗江之后,百姓莫不感叹哀伤,空有抱负的屈子就这样离开了楚国,实乃国家损失。
所以百姓为免让鱼虾侵蚀屈子,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,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子肉身。而后,据古书记载,是屈原托梦百姓说,米粮投入江中实则被江中的蛟龙所食,如果用艾叶包裹,再绑以五色绳,则可以免遭蛟龙吞食。
这才有了后来的粽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