军机处是清朝雍正皇帝设立的,设立的原因主要有两点:一是筹划西北军务;二是保持机密。
雍正帝因筹备西北军务而创设军机处,是历史上的事实,西北用兵指的是清王朝出兵平定青海准噶尔部罗卜藏丹津叛乱。有关军机处之官私记载均持此说,譬如,史学家赵翼的《檐曝杂记》记载:“雍正年间,用兵西北两路······始设军机房于隆宗门内·······后名军机处。”雍正亲孙子嘉庆皇帝也在后来的上谕中说:“自雍正年间初设军机处······本为筹办军务。”
军机处之设,除了用兵西北之外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保密。同样在赵翼的《檐曝杂记》中记载:“雍正年间,用兵西北两路,以内阁在太和门外,值者多,虑漏泄事机,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·······后名军机处。”
军事行动需要保守秘密,故而在隆宗门内设临时性的秘密参谋部——军机处,这种解释也说得通。
雍正朝是军机处的草创时期,此刻的军机处具有很强的秘密性、临时性和非正规性,故而对此时期军机处的记载不但简略,而且多有互相矛盾的地方。在《清朝通典》中称之为“办理军机处”,《内阁志》中叫“军需房”,《清史稿》里面叫“军机房”。
乾隆继位后,军机处甚至被短暂裁掉,改名为总理事务处。乾隆二年,军机处得以重设,其职能就不再是单纯的军事事务了,而是扩展到很多领域的政务,主要职责是办理皇帝特旨交出之事,与其职责的扩张相适应的是军机处逐渐正规化、稳定化。
军机处正规化,也就意味着这个机构成为皇权专制进一步加强的执行机构,成为皇帝驾驭控制六部文官系统和整个帝国官僚体系的工具。在中国专制主义皇朝制度史中,皇帝成立小班子制约外朝大班子是个常见现象,汉朝的尚书台、明朝的内阁、清朝的军机处都是如此。
用清人王昶的话说,军机处的职权就是“内而六部各卿寺暨九门提督、内务府太监之敬事房,外而十五省、东北至奉天、吉林、黑龙江将军所属,西南至伊犁、叶尔羌将军办事大臣所属,迄于四裔诸国,有事无不综汇”。
军机处这样一个核心权力机构,一直鏊清末才得以撤销,宣统三年(1911),袁世凯责任内阁成立,军机处才撤销。其实,在此前的官制改革中,很多人都倡议裁掉军机处,但是都没有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