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近年底了,很多人都在蠢蠢欲动,开始思考着来年的个人规划了,想着是不是可以跳一跳槽,但跳槽如同闯关,第一关就是面试。
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一个女性朋友换工作的经历:
朋友基本信息:8年工作经验,公司行政经理,位于广州。
朋友去年底辞职,想在家休息一段时间在继续上班,计划今年初开始找工作,刚好年初也是换工作高峰期,年初的时候就让我推荐一些适合她的岗位,作为一个资深HR,还是可以提供一些信息的,就这样开始一路闯关。
过了2个星期,我问她工作找的如何,她说有两家谈的还可以,而且自己也比较满意公司,就等后面的通知了,然而,等着等着就没有了然后,她一度开始怀疑自己,放低岗位和薪资要求,就算这样,可还是迟迟没有收到OFFER。
就这样,熬了3个月,终于结束了闯关之旅。
我朋友在找工作中出现的几个情况,我想很多人都遇见过:
一是面试感觉都很好,等通知等着等着就杳无音讯了;
二是同一个公司、相同职位、能力相近,但面试得到的结果截然不同。
以上情况不能说明没有实际工作能力,只能说明面试不够成功。
所以,在重新规划个人职业时,必须了解面试“潜规则”:
工作能力不等于面试能力
你一定会遇到或见到过这种情况:同一公司背景,甲的能力明显比乙的强,但是两人先后跳槽到另一家公司,乙反而成为了甲的上司。
这里你会发现一个悖论,就是明明甲的工作能力比乙更强,但最终跳槽结果还不如乙。但事实上,公司在选人时,如果没有给到你期望的岗位,往往是因为公司认为你能力不够,还不足以承担该岗位要求。
公司社招一般采用的是“行为面试法”,通过候选人的过去行为,推测未来的表现。因此,在面试的过程中就会有人工作能力一般,但善于总结,有人工作能力出色,但不善于表达,导致候选人在面试中展现的能力与真实工作中的能力不相符。
面试没有百分百的标准
为什么我们面试之后,HR都会说一句“回去等通知吧”。
很大程度上,是因为公司还想再看几个人,等我们见完了再看谁比较合适。
很多候选人在面试前,总认为公司招聘的岗位有详细的岗位介绍,就有相应的标准,如果能匹配到岗位的标准,应该就OK了。
但事实上是,面试就是一个对比的过程,匹配只是基础。在同等待遇的条件下,企业一定希望找到更加优秀的人,你需要战胜的不是岗位本身,而是你无数的潜在竞争者。
如果你真的能力出众,胜过90%的竞争者,那复盘过去的工作经验进行系统表达,让面试官看到你的能力与独特之处,至关重要。
让面试官眼前一亮
如何在面试的时候掌握先机,就看你如何超越面试官的期望,公司的面试官不是每个人都能一眼判断优劣的,而是通过他们在这个领域的经验和遇到的人,与正在面试的候选人进行对比。
因此,面试的本质是:
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,在面试官脑海的人才库建立属于你的排名?
1、深入复盘:面试官想听的,不是对于岗位前篇一律的介绍,而是深入的经验总结,比如遇到什么特殊挑战?采取什么样的措施?取得什么样的效果?
2、突出难度:短时间内,对于经验丰富的面试官,往往高难度的案例分享容易让面试官留下更深刻的印象。比如招聘,10天之内招到一位总裁级别的候选人。
3、超出预期:我们在面试过程中复盘自己的经历和能力时,找到岗位要求之外的竞争优势,获得岗位录取的机会更大。比如招聘,在达成工作任务之外,还建立了人才寻访地图。
希望对于正在规划明年跳槽的你,有一定帮助,完美逆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