科普下初中物理的五个“不一定”

发布日期:2024-06-30 06:12:31     手机:https://m.xinb2b.cn/wenda/news1267.html    违规举报
核心提示:关于到现在科普下初中物理的五个“不一定”这个话题,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是非常有兴趣了解的吧,因为这个话题也是近期非常火热的,那么既然现在大家都想要知道科普下初中物理的五个“不一定”,小编也是到网上收集了一些与科普下初中物理的五个“不一定”相关的

科普下初中物理的五个“不一定”

关于到现在科普下初中物理的五个“不一定”这个话题,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是非常有兴趣了解的吧,因为这个话题也是近期非常火热的,那么既然现在大家都想要知道科普下初中物理的五个“不一定”,小编也是到网上收集了一些与科普下初中物理的五个“不一定”相关的信息,那么下面分享给大家一起了解下吧。

1、小磁针靠近钢棒相互吸引,钢棒“不一定”有磁性

【原理】

磁现象中的吸引有两种情况:1、异名磁极相互吸引;2、磁体有吸引铁、钴、镍等物质的性质。所以和磁体靠近相互吸引的可能是铁、钴、镍等物质,也可能是磁体。

2、“PZ220V40W”的电灯,实际功率“不一定”是40W

【原理】

1、当U实=U额=220V时,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=P额=40W,此时灯泡正常发光;

2、而U实〈U额时,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〈P额,此时灯泡发光较暗,不能正常工作;

3、当U实〉U额时,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〉P额,此时灯泡发出强光,寿命缩短易烧毁。

3、浸在水中的物体“不一定”受到浮力的作用

【原理】

浮力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之差,因为下表面浸入液体较深,受到的压力始终大于上表面,所以浮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上的。

当物体的底部与容器底部紧密结合,无缝隙时(即相当于粘在了一起),物体不受向上的液体的压力,所以不受浮力的作用。

例如:陷入河底淤泥中的大石头,三分之一的露出泥外即浸在水中,但石头不受浮力作用。

4、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一定等于容器内液体所受的重力

【原理】

公式P=F/S,是计算压强的普遍适用的公式,而P=ρgh是专门用来求液体产生压强的公式,由P=ρgh我们可以看出,在液体的密度一定时,液体产生的压强仅与液体的深度h有关,再根据F=PS不难看出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是由液体的密度、液体的深度和容器的底面积决定的。

即: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力:F=ρghs。然而只有柱形容器G液=mg=ρvg=ρghs=F。而容器的形状有很多种,只要不是柱形容器其内部液体的体积v≠hs,所以F≠G液。

容器内盛液体,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和液重G液的关系是:1、柱形容器:F=G液;2、非柱形容器:F≠G液(广口式容器:F〈G液缩口式容器:F〉G液)。

5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,该力“不一定”对物体做功

【原理】

力对物体做功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:

1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;2、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,两者缺一不可。

根据公式W=F.S得:有力无距离,不做功,所谓的劳而无功,最常见的现象是“推而未动”;有距离无力,不做功,所谓的不劳无功,最常见的现象是物体因惯性运动、物体运动的方向与力的方向垂直时。

 
 
本文地址:https://wenda.xinb2b.cn/news1267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推荐图文
推荐问答知道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违规举报  |  蜀ICP备18010318号-4  |  百度地图  | 
Processed in 0.079 second(s), 91 queries, Memory 0.47 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