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提示:凡是北方举行庙会,或者是一些盛大的民间庆典活动的时候,总少不了一项娱乐活动——扭秧歌。只见大广场上有人穿红戴绿,载歌载舞,一片热闹非凡的场景。 那么,作为中国北方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——什么是秧歌呢?秧歌到底是怎么
凡是北方举行庙会,或者是一些盛大的民间庆典活动的时候,总少不了一项娱乐活动——扭秧歌。只见大广场上有人穿红戴绿,载歌载舞,一片热闹非凡的场景。 那么,作为中国北方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——什么是秧歌呢?秧歌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? 秧歌在我国已有千年的历史了。“秧”,顾名思义,和田地里的活动有关系。因此,秧歌就是起源于劳动中。 古代勤劳的汉族人民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苦劳作,为了减轻劳作之苦,农民们在进行插秧、拔秧等农事劳动之余开始舞蹈唱歌,就渐渐形成了秧歌。 关于秧歌的起源,还有另外一种说法,是说“秧歌”起源于抗洪斗争。古代黄河经常泛滥,岸边的百姓为了生存下去,每年都要奋力抗洪,当他们取得胜利时,大家就会高兴地扛起抗洪工具唱跳起来,以抒发自己高兴的心情,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憧憬。 后来,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,也渐渐有了正规的舞蹈动作和舞蹈组合,逐渐就形成了秧歌。 还有第三种说法,根据《延安府志》中的记载——“春闹社,俗名秧歌”,认为秧歌很可能源于社日的祭祀土地爷的活动。 秧歌在明清之际达到了鼎盛期,这之后它就成为我国北方人民非常热爱的一项娱乐活动。 不同地区对秧歌有着不同的称谓,也有着不一样的风格样式,有的威武雄浑,有的柔美俏丽,总之是千姿百态,美不胜收。 总体说起来,秧歌主要有两种——踩跷表演的“高跷秧歌”和不踩跷表演的“地秧歌”。秧歌是一种群体性娱乐活动,一般以秧歌舞队为主要表演形态。 至于舞队的人数则可多可少,少则数十人,多达上百人,可以组成集体舞、双人舞和三人舞等表演形式。 届时,表演人员需要根据角色需要,手持手绢、伞、棒、鼓、钱鞭等道具,配合着锣鼓、喷呐等吹打乐器的伴奏,喜笑颜开,尽情舞蹈。 正是因为秧歌是我国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种之一,体现了鲜明的民族风格,又对新中国的舞蹈事业的建设发挥过重要作用,才能在2006年的时候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